小学掉队,初中还能翻盘吗?
最近又参加了场家长聚会,小学掉队你猜怎么着?
永远绕不开俩话题:房价和孩子。初中
前者聊完一桌子人集体叹气,翻盘郑州市某某酸菜鱼专卖店后者聊完更绝,小学掉队好几个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不是初中嫌自己管少了,就是翻盘怪当初没逼孩子多报俩班。
席间有个妈妈凑过来问我:“你说小学成绩是小学掉队不是真那么关键啊?我家娃这学期数学总在及格线晃悠,要是初中小学就掉队,到初中还能追得上吗?”我当时差点没忍住笑,翻盘这话听着是小学掉队问能不能追,潜台词其实是初中:
“我家娃以后考不上好大学,是翻盘不是得怪我一年级没盯着他把拼音学好”。
不是小学掉队我泼冷水,咱能不能先冷静点?
谁也不是初中算命先生,能掐指一算就定了孩子这辈子的翻盘路。但话说回来,在咱们现在这教育模式里,小学成绩还真有点像天气预报——不一定百分百准,但多少能看出点趋势。
你想啊,要是孩子小学数学天天算错加减乘除,语文阅读量除了《熊出没》台词就没别的,英语启蒙全靠看动画片时偶尔蹦出的几句“Hello”,那到初中真的会吃力。不是郑州市某某酸菜鱼专卖店说孩子智商低,是学习习惯早被养歪了,跟没打好地基就想盖楼似的,后面指定晃。
其实问题根本不在“小学成绩好不好”,而在小学这六年,孩子到底有没有练出点靠谱的学习“肌肉记忆”。
就像打游戏,你连新手教程都没摸明白,上来就乱点技能键,后期遇到难副本,不被怪追着打才怪。
说真的,现在很多家长的焦虑,比孩子先一步崩盘。
我见过太多家长,大概能分成两种“动物”:一种是“监工型”,天天趴在孩子作业本旁边,孩子写个字她能盯得眼睛都不眨,连自己呼吸都不敢大声;另一种是“鸵鸟型”,作业签字随便划两笔应付,等考试成绩下来了,又装出一脸无辜:
“啊?怎么又退步了?我上次看他写作业挺认真的啊。”
所以,你知道教育里最大的骗局是什么吗?就是有人告诉家长“你必须全程陪跑,不然孩子就完了”。多少父母白天上班跟个陀螺似的转,晚上回家还得变身“家庭版小老师”,检查作业、订正错题、甚至提前给孩子讲第二天的课,最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比学校里真正的老师还忙。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家长还特自我感动,跟孩子说“你看妈妈为了你,连电视剧都不看了”,结果孩子一脸冷漠地回一句:
“谢谢你妈,但你能不能别一边讲题一边吼我?”
焦虑这东西特会传染,家长觉得不盯紧点孩子就废了,孩子觉得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爸妈的要求,干脆破罐子破摔摆烂。你发现没?最后大家都在硬撑,唯一真正赚到的,是那些培训班和卖文具的。
毕竟家长焦虑了就报班,孩子摆烂了还得买新本子写作业。
咱还是说回正题,小学阶段真正能决定孩子初中能不能翻盘的,从来不是分数,是习惯。
成绩高低只是个结果,习惯才是背后的“输入法”——你输入的是“专心写作业”,出来的就是高效;你输入的是“边玩边学”,出来的大概率是一团糟。
就说写作业专心这点,这是最基本的操作吧?
可偏偏有些孩子,写作业跟打仗似的,手里握着笔,眼睛却盯着橡皮,写两个字就把橡皮抠成小块,写一道题就要喊“妈我渴了”“妈我要上厕所”,那架势跟躲债似的。你别觉得这是孩子可爱,这是在一点点掏空他的专注力。
等上了初中,一节课四十五分钟,他根本坐不住。
还有预习和复习,这俩词听着土得掉渣,实际上却是“真·关键”。
课堂上老师讲一遍你能跟得上,那是运气;课后再自己捋一遍,把没懂的地方弄明白,那才是真本事。很多孩子总跟家长说“我听懂了”,结果一做题就懵,为啥?因为知识就像一阵风,在课堂上吹过就没了,他脑子里根本没留下能用上的“路径”。
错题本就更别说了,简直是小学阶段的“人生黑匣子”。
每次考试都错同一个知识点,说明孩子根本没把这个漏洞补上,大脑在“拒绝成长”。现在很多学生的错题本就是个摆设,写完了就往抽屉里一塞,连看都不看,最后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家长拍照发朋友圈,配文“我家娃真努力”。
真正有用的错题本,是写完之后反复看,甚至能给别人讲明白,把那个“坑”彻底填上。
对了,还有英语,这绝对是小学阶段最廉价的“逆袭机会”。
你别跟我说孩子没天赋,英语这东西,天赋真没那么重要,只要愿意每天花十分钟磨耳朵、开口说,迟早能跟别人拉开差距。小学就是最好的窗口期,学得早、学得顺,到了初中,别人还在死记硬背单词的时候,你家孩子已经能把课文当小故事看了。
我认识个小孩,三年级就开始跟着分级阅读刷英语读物,每天也就读个十几分钟,到六年级的时候,已经能轻松阅读名著了。
后来上初中,班里同学还在为背单词头疼,他做英语作业跟玩似的,中考的时候英语几乎没扣几分,成了妥妥的“送分题”。这种投入多划算啊,不用花大价钱,就靠每天坚持,回报率还高,哪个家长不喜欢?
所以别纠结一年级该不该开始学英语,早学总比晚学好,总不能等别人都跑起来了,你还在纠结要不要穿鞋吧?
再说说语文和数学,这俩科路子完全不一样,一个靠“熏”,一个靠“练”。
语文最怕的就是功利心。
你想靠考前突击提分,基本等于想在一周内背完所有唐诗——不是不可能,但就算背下来了,也理解不了,更别说用在阅读和写作里了。语文靠的是阅读量的积累,就像酿酒,时间越久越香。
那些小学阶段天天刷题却不怎么读书的孩子,到了初中做阅读理解,才会发现自己连题干都读不懂,更别说答到得分点上了。
你去看那些语文成绩好的学霸,背后都有海量的阅读量撑着,不是一天两天能堆出来的。
数学就另说了,讲究的是逻辑和手感。
五年级之前,计算就是根基,加减乘除、分数小数这些,必须练到脱口而出、算得又快又准。要是这时候计算不扎实,后面学代数、几何的时候,肯定会崩溃——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牢,上面的砖怎么砌都不稳。小学练计算,跟武侠小说里练功打基础一样,看着枯燥,却是必须的。
到了五年级以后,再慢慢过渡到思维训练,适当做一点难题,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很多孩子到初中一看见压轴题就头皮发麻,不是因为题目太难,是小学阶段没练出“思维耐力”。学习就像跑步,你平时只跑100米,突然让你跑5000米,腿肯定受不了;平时只做简单题,突然遇到需要绕几个弯的难题,脑子自然转不过来。
说到底,小学成绩真不是“天命”,但习惯是。
家长管得太严,孩子会被逼得崩溃,反而讨厌学习;完全不管,孩子又容易走歪,最后真的掉队。
真正高明的做法,是把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孩子不需要监督的“自动模式”——到了写作业的时间,就安安静静坐在书桌前;遇到错题,就主动订正明白;每天固定抽出时间阅读,学英语的时候敢开口说。
做到这些,成绩自然不会差。
我知道家长的焦虑永远停不下来,总怕孩子比别人慢一步。但孩子的未来,不是靠焦虑换来的,是靠一点点耐心和持续的积累。
说白了,小学成绩就是个起点,哪怕现在稍微落后点也没关系,真正能决定他走多远的,是能不能把“好的习惯”,变成一辈子的底层逻辑。
你说对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责任编辑:热门资讯)
-
2025年9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翟某某涉嫌犯敲诈勒索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翟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判决翟某某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 ...[详细]
-
英国《泰晤士报》7月12日文章,原题:与网红同行,Z世代旅行新风尚如今年轻人不再独行,而是踏上“社群式出逃”之路。“我们差不多是‘一起长大’的。”24岁的英国女孩露易丝·杨回忆起与社交媒体博主莫莉 ...[详细]
-
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13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14日宣布一项“武装乌克兰”的新计划。 报道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的话说,这项新计划“预计将包括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报道未提供更多细节。 ...[详细]
-
每年高考投档录取时,总会有一些考生因为分数没达到批次线、志愿填报不够合理等原因而未被录取。那这些考生是否还有机会进入心仪的大学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们还可以争取征集志愿的机会什么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 ...[详细]
-
记者从黑龙江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矿震现场救援指挥部获悉,经过近30小时全力救援,9月11日7时17分,6名被困人员安全获救。救援工作结束。 总台记者 张艺馨 任秋宇) 相关新闻 黑龙江富力煤 ...[详细]
-
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相关阅读 6.5吨太空快递已接单 天舟九号的“专车”准备完毕 ...[详细]
-
暑假放了一段时间了,娃娃的听力开始练没?每次放长假,英语老师都会让学生看2-3部英文影片,学几首英语歌,希望孩子们利用假期,通过电影和歌曲在轻松的氛围里培养语感,提升听力。团长给大家推荐26个英语音视 ...[详细]
-
“医学界”综合整理7月13日,著名歌手林俊杰在个人演唱会上表示,自己从2024年4月被诊断出心脏问题,需每日服药维持健康。林俊杰称,“这个消息真的让我震住,从来没有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在那一刻 ...[详细]
-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9月12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当地时间9月11日会见了到访的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凯洛格,双方就如何实现和平与加强乌克兰安全展开了深入讨论。泽连斯基称,双方会 ...[详细]
-
7月14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记者:据报道,菲律宾防长近日接受采访称,中国同意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只是做做样子”,中方作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