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乏力、恶心?医生提醒:警惕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小黑点连日来,发烧乏力浙江杭州、恶心常德市某某医疗设备销售部河南信阳等地出现蜱虫咬伤病例。医生河南、提醒浙江、警惕北京、身上黑龙江、冒出广东、小黑点安徽、发烧乏力重庆等地疾控部门纷纷发布,恶心蜱虫进入流行高峰,医生要警惕蜱虫叮咬。提醒常德市某某医疗设备销售部
“在临床中,警惕有一些患者误以为是身上感冒,查完发现患者身上突然发现了小黑点,以为是长了新的色素痣,或者皮肤不小心抓破的结痂改变,结果竟是蜱虫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任韩斌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被蜱虫咬伤后,在初期体温38℃至40℃,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出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持续高热、极度乏力,重症病例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多器官衰竭。”
“每年4月至9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尤其是5月到7月,随着气温升高和户外活动增多,蜱虫叮咬及相关疾病风险上升。”6月17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主任李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蜱虫虽小,蜱虫病重症可危及生命,危害却不容忽视,科学预防是关键。
蜱虫。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图
“蜱虫尤其多见于草丛、灌木丛或树林中。被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后,可能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其病原体主要是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潜伏期通常为7-14天,全国平均病死率在5%~10%,但及时就医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李文解释,“蜱虫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少数情况下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也可能感染。”
夏日炎炎,正是外出踏青、登山露营的好时节。然而,一旦不小心和一只小小虫子的“亲密接触”,可能带来发热、头痛、肌肉疼,甚至危及生命的不佳体验。韩斌告诉记者,“蜱虫虽然体型微小,但吸血能力很强;常藏匿草丛灌木,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吸血,叮咬时释放麻醉物质让人不易察觉;携带多种病原体,叮咬后可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国家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蜱虫作为重要病媒,可传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40余种病原体。需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科学应对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李文提醒,外出时,远离草丛、灌木丛,行走时尽量走道路中央;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脚,喷涂含避蚊胺的驱虫剂;户外活动后尽快洗澡并更换衣物;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韩斌告诉记者,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硬拽,用尖头镊子贴近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稳定、缓慢向上提拉,避免扭转或挤压导致口器残留或体液反流。用碘伏或酒精彻底消毒叮咬处及双手。将蜱虫放入密封袋,万一后续发病可帮助病原体检测。记录叮咬日期,密切观察1个月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任何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最后,豢养宠物的家庭,别忘记关注,家庭小成员也可能被蜱虫叮咬并携带蜱虫。
韩斌提醒,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哺乳动物都是蜱虫的食物来源,因此,遛宠物后也要检查宠物是否携带蜱虫,定期使用宠物驱蜱药物。
精选
文章
本文来自:2025-06-18人民日报健看客户端《如何识别蜱虫咬伤?身上冒出这种“小黑点”要警惕》(孔天骄)
编辑:鲁 洋
- ·海淀、顺义两改善盘实景呈现 开启品质生活新封面
- ·超50名联合国专家谴责以色列空袭拉法难民营
- ·为什么给孩子完全断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 ·炸了!全美第一公立校伯克利启用新Logo!学生:不会换就别换……
- ·黄旭华院士今日在家乡广东汕尾安葬
- ·山东被忽视的211大学,就业率高达95.6%,毕业生捧上铁饭碗
- ·当一群家长成为“学生”
- ·法网之王谢幕?纳达尔不敌兹维列夫首遭法网一轮游
- ·宝宝黄疸,必须停母乳?错!
- ·蔡斌:中国女排正渐渐进入最佳状态,朱婷是否首发还未决定
- ·最“地狱模式”的10所美国大学:“爸妈,我都学到没头发了....”
- ·中国显示技术加持欧洲杯VAR,“中国智造”出海更进一步
- ·北京买房:理清思路,购房建议1566
-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直播,与供应商债主对话,向欠薪员工鞠躬
- ·“寒窗苦读12载,不如网红一首歌”郭有才月入3000万,现实扎心了
- ·如何检测宝宝是不是过敏:两种方法找到过敏原